2011年那阵,乌克兰郊外停着三架伊尔-78加油机,那模样简直破得没法看,机身满是锈迹,好多地方都快锈穿了,航电系统更是不靠谱,十回里头得坏六回配资头条网站,打眼一看跟堆没人要的废铁没两样。
当时中国拿着支票直接买下这三架飞机,还顺便拿到全套苏式空中加油技术,总价4700万美元,那时候不少人笑我们花冤枉钱,觉得乌克兰赚大了。
可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,中国不光造出了运油-20,这款飞机在全世界都算顶尖的,还让咱们空军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,再看乌克兰,现在打打仗连个拿得出手的空中加油能力都没有,那处境是真让人没法看。
废铜烂铁成中国空军跳板
展开剩余89%对乌克兰来说,那三架停在露天停机坪的伊尔-78早已是“烂摊子”,而中国买下乌克兰那三架停在露天的伊尔-78加油机,看起来像是“接盘废铁”,实际上是一笔非常精明的战略投资。
那三架飞机自苏联解体后就被彻底抛弃,整整二十多年没人管,机身被雨雪和烈日折腾得全都是铁锈,而且这些飞机超过四成的结构已经脆得不行,几乎到了不能飞的地步。
飞机上的航电设备也早就坏得差不多,故障率超过六成,随时可能彻底报废,对乌克兰空军来说,它们不但不能用,还要花钱养着,成了纯粹的负担。
而且乌克兰内部不少人甚至出主意,说干脆把这东西拆了卖废铁算了,这样至少能换回点现钱,还不用再花钱去修它、管它,能省不少麻烦。
但中国的工程师和军方专家却看出了完全不同的价值,他们要的不是这几架飞机能不能飞,而是飞机背后的整套技术。
想当初,伊尔-78是苏联在冷战那阵子专门搞出来的大型空中加油机,在当时那可是能代表世界最顶尖加油技术的家伙,而且这飞机一次能同时给三架战斗机加油,就这本事,对提升空军远程作战的能力来说,那可太关键了。
要知道,中国当时正缺少这种能力,如果要自己摸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,相反,买下这三架飞机,就等于直接拿到了成熟的设计和技术样板,可以节省十几二十年的实验过程。
更值的是,当初乌克兰为了能把这买卖谈成,还额外送了一整套苏式加油系统的完整技术资料,这里面啥都有,设计图纸、怎么操作的说明、维修保养的标准,全给齐了,这些资料拿在手,简直就是现成的“教科书”。
这样一来,中国技术人员可以直接照着研究,把关键原理和工艺吃透,从而快速形成自己的国产加油机和加油技术,这笔钱花得非常值,相当于买回了苏联几十年的研发成果,是战略投资,而不是冤枉钱。
最终两边谈妥,以4700万美元把这三架飞机卖了,可乌克兰那边还傻呵呵觉得,自己就是把一堆废铁变现了,压根没料到,这事会给中国带来实打实的、跨越式的提升。
56项核心技术,中国用最低成本拿下
这笔4700万美元的买卖,表面看像是乌克兰在处理废铁,实际上是中国和乌克兰顺着各自的现实情况、按着战略需求做出的选择。
想当年苏联散伙后,乌克兰经济直接垮了,物价涨得没边,军费砍得只剩个底,好多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,手里那三架伊尔-78,每年得花一大笔钱保养,可乌克兰压根用不上远程空中加油这能力,留着它们只能天天亏。
卖掉它们,不仅省下一堆维护费,还能立刻拿到现金填财政缺口,对当时的乌克兰来说,这是活下去的务实选择。
但是中国的考虑却完全是另一套逻辑,当时中国空军已经有了苏-30这样的先进战机,但作战体系有个最大短板,那就是航程不足。
作为主力的轰油-6虽然能加油,但载油量只有37吨,扣掉自用,能给战机加的油非常有限,而且这款战机的作战范围主要还是近海,远程行动几乎没法保障。
也正是因为这个短板,中国意识到要想让战机飞得更远、滞空更久,必须有大型加油机,而伊尔-78正好能填补这个关键空缺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买的不只是三架飞机,还连带拿到了一整套核心技术资料,总共56项关键技术,包括耐高温密封材料、数字化加油控制系统、软管收放机构等,这些正是当时中国缺口最大的技术。
后来,中国通过拆解、仿制、改进,可以少走十几年弯路,直接追上世界主流水平,而且这笔交易的价格非常划算,单机成本不到1600万美元,比印度买同型号飞机还便宜三分之一。
那些说中国花冤枉钱的人,根本没看懂背后的战略意义,购买这三架伊尔-78不是在买破烂,而是花最少的钱把苏联几十年的技术经验一口气买回家。
中国空军彻底换代
交易完成只是开始,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后续,乌克兰拿到4700万美元后立刻拿去补工资、发军饷、填财政窟窿,短期内缓了一口气。
但中国这边的行动更快,三架伊尔-78和整套技术资料第一时间被送到科研院所,工程师们把飞机拆开逐个研究,连螺丝都不放过,很快就完全掌握了56项关键技术,从加油系统到数字化控制,再到材料工艺,全部拿捏。
咱们把技术学扎实之后,出成果的速度也特别快,最先看到的就是轰油-6的升级,它能装的油量、加油的效率都比以前翻了三倍,而且之前歼-10战机没法空中加油的难题,也跟着解决了。
紧接着,中国用这些技术推动研制出全新的国产大型加油机运油-20,它一次能带110吨燃油,航程超过8000公里,能支撑大规模远程作战,让中国空军真正具备跨区域作战能力。
在那之后,中国的战机不再局限于近海巡逻,而是能够更深入的执行远洋任务,提升了中国保护国家安全的效率。
2014年的时候,翻新好的伊尔-78 重新加入了中国空军,没过多久就显出了真本事,苏-30战机原本能飞3000公里的作战范围,这下直接提到了5000公里以上,还有歼-11B,在南海巡逻的时间翻了一倍。
这种作战能力的跃升,改变了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格局,美日明显感受到压力,就连俄罗斯也有点尴尬,他们没想到乌克兰当年卖出去的技术,会让中国成长为未来强劲的竞争对手。
相比之下,乌克兰虽然拿到钱,却永远失去了远程空中加油能力,而在后来的战争中,随着空军加油能力的缺失,这也成为了乌克兰空军的短板,战机飞不远、滞空时间短,战场上处处受限。
而那这4700万美元早就花光了,但留下的战略缺口却再也无法弥补。
回过头来看,这三架伊尔-78的经历,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国家命运史,它们诞生于苏联帝国的战略威慑,却沦为乌克兰的生锈负担,最终在中国手中重获新生,化身为支撑大国崛起的钢铁翅膀。
参考资料
现场直击!歼-16和运油-20联手演练
2025-09-11 21:08·环球时报配资头条网站
现场直击!歼-16和运油-20联手演练
2025-09-11 21:08·环球时报
发布于:辽宁省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